在“吃”這方面,中國人可謂是世界上非常難被討好的一群人,旅居國外的人最牽掛的便是家鄉美食。在普遍的概念中,歐洲菜系烹調方式單一,多愛用奶酪黃油,所以口感厚重粘稠,尤其在德法英這些目的地,除了中餐館基本看不到米飯的身影,這讓中國胃很是煎熬。
但其實,在歐洲眾多國家中,有一個地方的飲食口味和中國稱得上相近,這個國家便是——西班牙!
西班牙菜式喜用橄欖油、番茄調味,由于這片土地曾被阿拉伯人占領過,還有藏紅花、大米、茄子等重要的食材,以及孜然、香菜等其他歐洲國家不常用的調料。此外西班牙是歐洲國家里最偏愛吃豬肉的,在這里可以找到非常豐富的豬肉菜式,這一點也很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飲食習慣。
西班牙國際高中班的同學們,今天來認識一下和中國菜最相似的西班牙菜式吧!
1、招牌海鮮飯
Paella (通譯為海鮮飯) —— 這一源自西班牙魚米之鄉瓦倫西亞(Valencia)的傳統美食——自從2018年開始有了自己的專屬節日。海鮮飯,不僅僅是一道菜,更是一種文化、一種傳承,這一節日的確立,將推動海鮮飯以及它的起源地瓦倫西亞,從西班牙走向世界。
海鮮飯已經成為了西班牙菜肴的招牌,帶來大米的阿拉伯人,使西班牙成為了歐洲少數不多熱愛米飯的國家。西班牙海鮮飯的誕生絕不是一個巧合,它是自古羅馬時代以來,在西班牙這片土地上不同文化不斷碰撞融合的結果。作為西班牙的國寶級美食,海鮮飯融合了豐富的食材和精湛的烹飪技術。古羅馬人、摩爾人以及新航路的開辟者不斷對這道菜進行改良和創新,才有了現在我們吃到的各種海鮮飯。
有趣的是,最早的“海鮮飯”并沒有海鮮,這是為什么呢?根據維基百科,Paella一詞來自拉丁語Patella,指雙耳平底鐵鍋,后亦指這道菜,起源于瓦倫西亞自治大區瓦倫西亞市郊的阿爾布菲拉湖區(Albufera)。這里是西班牙乃至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稻米產區之一,當地人就地取材,將大米、雞肉或兔肉、蔬菜等混在一起烹飪,就誕生了Paella 。之后慢慢地出現了各種版本,而在西班牙各大旅游勝地最受歡迎的是加了海鮮的paella。現在中國朋友把Paella通稱為西班牙海鮮飯,咱們就將錯就錯吧。
2、西班牙也有餃子
如果比起米飯你更偏愛面食,那么西班牙餃子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,這種叫Empanada的食物從外形上,就與中國餃子非常相似,比起意大利餃子Ravioli的奶酪餡,Empanada的餡料是洋蔥、辣椒、金槍魚或雞肉,口感自然更利落爽口。
我們重點來推薦一下Empanada gallega——加利西亞餡餅。
這是非常典型的加利西亞美食。最初,這是為了參加宗教活動的人士準備的食物,現在餡餅已經成了當地美食必要的組成部分,松脆的兩層面餅中夾著洋蔥、青椒、番茄混合的美味餡料,肉餡可以添加金槍魚、沙丁魚、鱈魚、豬肉里脊等等,總有一款味道能抓住你的胃,餅有冷、有熱,隨你怎么吃。在你沒空坐在餐館里吃一頓大餐的時候,帶著肉餡餅到公園長椅上曬著太陽享用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3、西班牙油條Churros
另一種最常見的街頭美味西班牙油條Churros,據說是來自于中國,明朝時葡萄牙人將中國油條的做法帶回了伊比利亞半島,在傳入西班牙的過程中,喜好甜食的西班牙人民把中式油條改成了甜味。隨后,西班牙人發現了新的制作技巧,得以改變了中國油條的形狀,從而演變成了現在這樣有棱有角的星星狀油條。
另一種說法則是,西班牙油條最早出現在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十九世紀初,但是歷史并沒有記載是誰發明了西班牙油條,根據加泰羅尼亞油條協會,油條很可能來源于阿拉伯。隨后,西班牙人更是把油條發揚光大,讓歐洲以及南美,甚至美國人也都愛上了西班牙油條。
在西班牙街頭,你一定不難發現churros,通常都是蘸上巧克力或咖啡來吃。和中國的油條不同的是,西班牙油條是甜的,而中國的油條是咸香的。共通之處莫過于大家都喜歡把它們當做早餐。因西班牙東西南北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俗不同,churros在各地也不停發展變化,有些地區做成蛇形餅狀,有的為了食用方便做成了一段一段的,有的沒有條紋做成了空心,有的則做成了夾心的,不同的組合衍生出多種美味。
西班牙國際高中班的同學們,有沒有想要去嘗試一下的呢?